欧宝下载:中国“001小姐”出身豪门却勤俭朴素一生未婚打拼成商界传奇
发布时间:2023-10-23 02:16:58 来源:欧宝链接 作者:欧宝体育竞猜网首页

  她曾说:“从我们这样一家公司在内地的发展,能够正常的看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就像咱们有“富二代”的称呼一样,在香港,富豪的女儿们会被叫做“太子女”。她们从小在蜜罐里泡大,要啥有啥。

  伍沾德是白手起家的富豪。上世纪50年代,他和哥哥伍舜德从身无分文、没有背景的小餐馆打工仔开始干起,经过几十年打拼,成了拥有百亿资产的美心集团老总。

  白手起家的富豪有钱之后,在教育子女方面一般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我吃过的苦不要让孩子再吃”,各种宠溺各种娇惯;另一种就是“孩子要懂得赚钱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吃苦,不能养尊处优。

  伍沾德属于后者。他给伍家制定了自己的家风,那就是“节俭”和“谦虚”。在这样的家教理念下,身为长女的伍淑清聪明懂事,毫无所谓富家千金的娇气与傲气,还是个学霸,在富豪圈子里,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女儿”。

  在香港读完中学,伍淑清便前往美国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只用2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课程,所有的功课都是“A”,被评为学校的“杰出学生”,而且是第一个被评为这个称号的华人学生。

  有家族、学霸光环双重加持的伍淑清完成学业后,没有到家族企业去当“大小姐”。1970年,伍沾德的餐厅到日本世博会上参展,她跑到展会上,做的却是服务员。

  众所周知,日本餐饮业将“顾客至上”做到了极致,服务生要面带微笑地为客人鞠躬、开门……这些,伍淑清都是照做不误。每天营业结束后,她顾不上身体的疲倦,还要跑去其他几个国家的展台去交流、学习,比一般服务员还辛苦。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半年,伍淑清从未有过任何埋怨,她反倒认为,这些基层工作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什么能够做我就去做,多做一点也无所谓,因为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别人也拿不走。”

  回到香港后,伍淑清开始协助父亲经营集团旗下的星光、翠园两家餐厅。她一接手,就成功将两家餐厅打造成城中美食名店,“翠园”更成为游客访港必去的餐厅之一。

  初试身手成功后,伍淑清开始创业,一手建立了香港世界贸易中心会,更成为“香港50富豪榜”中榜上有名的女富豪。

  “1978年底,我们获邀到内地考察。先是从罗湖走路过桥到深圳,再坐火车到广州,又到成都和重庆。”时隔40年,伍淑清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内地的每一个细节。

  当时,火车上的广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结束,中国决定改革开放。那时的伍淑清还听不懂普通话,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为她翻译:“国家欢迎你们港商进来。”

  坐飞机时,她从空姐手里拿到食品,没想到食品冰凉,让人很不适应,周围的乘客也是抱怨连连。伍淑清灵机一动:要不要成立一家航空食品公司?

  回到香港,她把想法告诉了父亲,伍沾德听后立即表示支持。但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伍淑清还属于“外商”之列,内地也没有过此类先例。伍家父女想尽了办法,可两眼一摸黑,甚至找不到要从哪里入手……

  那时,恰逢中美两国间的直飞航班即将开通,但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障碍:内地没有一点一家公司有能力提供合格的飞机配餐。当时,首都机场的配餐间连冰箱都没有,用放入大冰块的木柜代替,大白菜就堆放在地窖里,设施简陋,环境也差。美方人员来考察后,觉得实在达不到标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在东京中途停站配餐。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他坚持配餐必须在北京解决:“中途停站就不叫直航!”

  一开始,民航部门联系的是日本、瑞士的合作方,但都没能谈成。这时候,香港美心集团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因为事关重大,民航总局又专门请示了。只问了一个问题:“这个伍家会不会做面包?”

  这一问,算是问着了,美心集团在香港有着“西饼大王”的称号,面包做得鼎鼎有名。当场拍板:“那就可以了。”

  那时,公司手续一直办不下来,中美通航时间又已经定好,民航局负责人跟伍沾德说:“老伍,我们都是中国人,您个人能不能帮忙先垫付费用?”伍家父女听后,马上将价值500万港币的机器设备运到北京。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议,前排左二起为,上海民航局局长袁桃园、伍沾德、董事长林征(前民航总局第一副局长)、北京民航局局长徐柏龄、伍淑清。

  1980年4月12日,伍淑清终于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许可证。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是“001”,人们风趣地称其为“天字第一号”。 伍淑清本人“001小姐”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回忆起当年创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时,伍淑清说:“国家要开放,对我们而言就有很多机会,我们肯定要‘跑进来’才行。”

  公司成立初期,内地员工还是有些害怕这位从香港来的“资本家”。但慢慢地,大家发现伍淑清做事谦和、认真,一点都没有“资本家大小姐”的骄横做派。最初一起创业的许多员工,后来都成了她的朋友。

  1978年,国宾馆重开西餐厅,特别派了有关人员赴港学习,伍淑清手把手教了他们两个星期,后厨的布置、餐具的摆放,全部要求一丝不苟。当时国宾馆的厨房烧的还是煤球,在她的建议下才引进了欧洲设备,改烧煤气。

  后来,伍淑清又在内地创办了10多家企业,当选过“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获过青年工业家奖。

  有人说她赢在起点高,也有人说她赢在时机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工作强度有多大。30多年来,她穿梭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之间超过3000次,几乎每3、4天就要飞一次,是当之无愧的“空中女飞人”。

  2009年,伍淑清(左)与父亲伍沾德(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祖国建国60周年庆宴会。

  因为忙于事业,伍淑清一生未婚,但她对孩子们特别有感情,特别是西部地区那些家庭贫困、求学困难的孩子。

  在宁夏考察时,她听说宁夏南部山区乙肝发病率较高,危害当地青少年的健康,回到香港就立即募集资金,捐赠乙肝疫苗和相关医疗设施;西藏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有的婴儿因母乳不够,尚在襁褓中就患上了肺结核,她便在香港成立了“中国西藏儿童健康教育基金会”,并争取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为12岁以下的西藏儿童提供健康及体能的检查服务。

  她还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带领上百个国内外团体,推动中国“引进来、走出去”......

  做了一辈子“豪门大小姐”,伍淑清却通身没有“豪门”的样子,不涂脂粉,穿着朴素。但她以此为乐:“女孩子喜欢花钱扮靓、买珠宝、去旅行,我喜欢做些更有意思的事,没什么大不了!”

  她也从始至终保持着老派企业家的作风:做事不张扬,很少高谈阔论,也不会灌鸡汤。别人问她为何能成功,她就老老实实地答:一是按国家政策管好企业;二是依法纳税,不做不合法的事;三是选择好合作伙伴,不做投机生意。

  曾有香港朋友找她,希望她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搞点地皮做房地产,伍淑清婉言谢绝:“房地产我不熟悉,我只做我熟悉的行业,没有本事赚的钱就不去赚。”

  她这一生,没有狗血情史、绯闻八卦,人生故事似乎用四个字就能概括:打拼、奋斗。

  浮华与虚名,终究会跟着时间的流逝被人遗忘,而一个人做过的实事、好事,总会有人记得。

  伍淑清,女,汉族,英文名安妮,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之女。祖籍广东台山,1948年9月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嘉诺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

  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北京、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富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中国食品推广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日本东京翠园酒家常务董事,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总经理。

  197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杰出学生”。返港后经商,出任香港WTC(俱乐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1978年,中国刚刚宣布改革开入,合资企业未正式出台,伍淑清应国内之邀即协助其父伍沾德先生首开了中国“001”号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她将所获利润追加投资后,又建立了合资的富华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航空地毯厂等16家合资企业。

  她与中资机构中信集团关系深厚,北京中信大厦落成时,便在顶楼开了一间港式粤菜餐厅,称为“世界之窗”。后又在上海雁荡大厦开设另一间“世界之窗”。

  她现担任北京、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富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中国食品推广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日本东京翠园酒家常务董事,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总经理。曾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3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请为香港事务顾问, 1997年任香港临时市政局议员。

  1988年,在伍淑清的倡议下,由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北京培华人才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她作为宋庆龄基金会的理事,香港宋庆龄儿童基金会主席,亲自担任北京培华的理事长,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副主席。

  1998年初,她筹组并注册成立了“中华青少年历史背景和文化教育基金”,计划每年组织一万名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参观学习,认识国家民族历史背景和文化,增进民族情怀,关心祖国未来,用实际行动落实特区政府提出的“我是中国人,香港是我家”的公民教育目标。作为该基金的执行委员会主席,伍淑清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她依靠香港各社会团体及各界热心人士,先后筹得款项4000多万元,组织了一百多个“交流团”到全国各地参观,举行各种交流活动,在香港组织了一百多场参加人数达三十万人次之众的各种大型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汇于学习、参观、实践之中,极大地增进了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归属感。

  1999年11月,组织国内中央民族大学附属高中及中央民大学56个民族的青少年出访美国,并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世贸中心双塔进行演出。

  2002年3月,组织国内56个民族的青少年学生80人去往台湾,与台湾的青少年一起进行了成功的文化交流活动。

  2002年7月,她出面协调,邀请台湾数十名大学生与香港各大学及北京、上海部分大学的学生代表,组成“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到内地多处历史文化圣地进行考察、访问,让两岸三地青少年有了一个面对面的机会,来互相交流同胞情谊,来一同探讨中华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明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