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下载:食品安全系统国家实用标准航空食品卫生要求规范
发布时间:2023-11-30 20:33:46 来源:欧宝链接 作者:欧宝体育竞猜网首页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更好的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wordword/word附件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航空食品卫生规X1X围本规X规定了航空食品的原料和成品采购、加工、储存、运输与机上供餐服务等环节的操作规X与卫生控制要求。本规X适用于航空食品生产、运输与机上供餐服务。2术语与定义GB14881中规定的与如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X。航空食品供航空旅客与机组人员在航空器上食用或饮用的食品。航空食品分为航空配餐和外购即食食品二类。航空配餐航空配餐公司制作的供航空旅客与机组人员在航空器上食用或饮用的食品。外购即食食品非航空配餐公司制作的供航空旅客与机组人员在航空器上食用或饮用的食品。特殊餐食根据航空运输承运人要求,为有特殊膳食服务需求〔膳食控制、某某习俗、过敏体质等〕的航空旅客与机组人员提供的食用或饮用的食品。回程餐/多程餐在始发站或中途站一次性为回程航班或多程航班配备的航空食品。潜在风险食品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通常pH大于且水分活度〔Aw〕大于,易于腐败变质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需时间-温度控制方可安全食用的食品。航空食品生产人员从事航空食品的原料和成品采购、加工、储存、运输与机上供餐服务的人员。航空食品生产场所航空配餐生产与机上供餐服务相关的场所,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储存区、食品加工区、成品储存区、机供品配备区、食品运输工具、机上供餐场所等。清洁作业区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场所,包括冷食加工与分装、烘焙食品冷加工与分装、热食分装装配、洁净餐具存放等专用场所。冷藏将食品置于冰点温度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储存的过程,冷藏温度应在0℃~5℃之间。冻藏将食品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保持冰冻状态储存的过程,冻藏温度应在-18℃~-32℃。冷链食品采用冷链工艺生产的食品。食品在加工〔必要的熟化杀菌除外〕、储存、运输乃至食用前各环节需处于低温度的环境下。冷链食品包括冷链冷食食品和冷链热食食品。冷链冷食食品旅客食用前无需加热处理即可食用的冷链食品,包括冷菜、冷荤、熟食、卤味等。冷链热食食品旅客食用前需经再加热处理的冷链食品。2.15热链食品采用热链工艺生产的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和食用前需保持在60℃以上。2.16航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期航空食品加工、配送、储存的时限要求。航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期包括航空配餐第一质量控制期、第二质量控制期和外购食品保质期。2.17第一质量控制期航空配餐从加工到航班飞机预计起飞时间的时间限制。2.18第二质量控制期航空配餐从成品冷库出库到旅客食用的时间限制。2.19外购食品保质期食品外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2.20成品冷库航空食品加工、分装装配完毕后,在配送装机之前的冷藏或冻藏场所。3根本要求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航空食品安全与质量风险控制,确保航空食品安全与质量,保障飞行安全和旅客、机组人员身体健康。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满足GB14881各项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本规X的要求。航空食品安全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航空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与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航空食品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有关法律法规。4生产场所、设施与设备选址航空配餐生产场所宜设置在机场区域内或附近,且不得受粉尘、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建筑规划设计与布局航空食品生产企业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储存与人员操作。食品生产区应设置专用的初加工、冷加工、热加工、分装、装配、储存与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储存应分隔。冷食加工与分装、热食加工与分装应分别设置相应专间,洁净餐具存放应设置相应专区。航空食品生产车间的设计与布局应能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操作需要,按原料验收→储存→初加工→冷、热加工→分装→装配→成品储存→配送装机的生产流程合理地布局,防止食品交叉污染。食品原料入口与通道、餐食配送通道与出口、垃圾通道与出口、飞机餐食/餐具回收入口与通道、人员入口应当分开设置。应根据航空食品生产的全部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对生产场所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别离或分隔。清洁作业区必须与其它作业区分隔。检验室应与生产作业区分隔。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航空食品加工场所的地面、墙壁和门窗等结构与其材料应符合GB14881有关法律法规。卫生设施一般要求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与生产相适应的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清洁消毒设施、个人卫生设施、通风和温控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虫害控制设施,并符合GB14881有关法律法规。通风和温控设施加工场所内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并能与时换气和排除水蒸气。空气流动方向应从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向清洁度要求低的区域流动。冷食制作、烘焙食品冷加工、食品分装、装配车间与冷藏、冻藏库应有温控和温度监测设施。通风口应安装滤网或其他保护性网罩,并便于装卸和清洗。照明设施航空食品生产场所照明设施应满足生产和食品安全质量监控的要求。加工场所工作面的照度不能低于220lx;食品检查工作面的照度不能低于540lx;其他区域照度不低于110lx。光照不得改变食品真实颜色。冻藏库照明应使用防爆灯。食品和原料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应选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保护措施。生产设施与设备一般要求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按照生产技术方面的要求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并按工艺流程和卫生要求合理设置与安装。通用生产设施设备应符合GB14881有关法律法规。食品速冷设施生产冷链食品的航空配餐企业应配备食品速冷设施,其冷却功能应满足食品安全冷却速率要求。成品冷库生产冷链食品的航空配餐企业应配备具有温度控制和温度监测功能的成品冷库,其面积与空间应满足航空食品周转的需要,冷库制冷设备的性能参数应能满足航空食品冷藏或冻藏的质量发展要求。航空食品运输工具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配置专用的航空食品运输工具。冷链、热链食品的运输工具应具备温度控制设备和温度监测装置,并能确保食品存放厢/箱体内温度或食品温度≤10℃或≥60℃。第二质量控制期小于6h的航空食品的运输工具可不具备温控设备,但需采取比较有效温度控制措施并配备温度监测装置,确保食品储运温度或食品温度≤21℃或≥60℃。运输工具的厢/箱体应密闭,并采用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渗漏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材料制造成,结构便于清洗和消毒。飞机餐车〔箱〕与储存设施航空运输承运人应配备专用的飞机餐车〔箱〕,用于储存、配发餐食。餐车〔箱〕配备数量应与航班运行需求相适应,确保使用后能与时卸换和清洗消毒。餐车〔箱〕结构、制作材料与性能指标应符合食品储存卫生要求。供给冷链食品的飞机宜配置食品冷藏设备或设施,确保储存时间大于6h的冷链食品外表温度小于10℃。供给热食的飞机应配置食品加热、保温设备或设施,加热设备或设施性能应确保冷链热食在2h之内加热至中心温度74℃以上;保温设备或设施性能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维持在60℃以上。生产场所、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应建立生产场所、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生产场所、生产设施和设备应运行良好,并定期进展维护或检修。食品安全监测设备、计量设备、冷藏冻藏设施设备应定期进展校准或检定,并进展相应标识。其中,校准后探针式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为±1℃,红外线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为±2℃。食品加工区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5采购与验收采购采购的成品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根据采购食品的安全风险程度与供给量,对供给商进展准入管理和持续管理。a)准入管理:应对供给商的合法资质〔营业执照、合法生产经营证明文件〕、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等进展审核,并对重点供给商的生产环境、生产的全部过程、储存条件与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影响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情况进展现场审核。审核确定为不合格的供给商禁止准入。b)持续管理:建立供给商的名录和产品溯源机制,对供给产品的验收情况、产品质量等方面进展持续评价管理,并定期对重点供给商的生产环境、生产的全部过程、储存条件、质量管理等影响产品安全质量的情况进展现场审核。经审核或评价为不合格的产品或供给商应予以淘汰。验收应制定采购产品的验收标准,由专业技术人员对采购产品进展验收,确保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采购产品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项目包括:a)文件查验:按供货批次查验供给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b)温度查验:查验潜在风险食品时应对其外表温度进展检测,按表1标准进展验收。冷藏/冷冻食品验收标准食品类型合格标准拒收标准冷藏食品≤8℃〔食品外表温度〕>8℃〔食品外表温度〕冷冻食品冷冻固态,无解冻迹象。有解冻迹象c)感官性状、外包装与标识查验:对食品感官性状、外包装完整性与标识〔产品的名字、批号、生产日期/出厂日期、保质期/有效期、厂家与产地等〕进展查验,对存在感官性状异常或食品包装破损、渗漏、产气膨胀、过期与其他不符合项的产品应当拒收。d)食品运输工具与容器的查验:食品运输工具与容器应满足运输食品储运条件要求,并清洁卫生。食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应分类包装运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e)检验:对没办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与原辅料,应依据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展检验。必要时,对有合格证明文件的产品也应进展检验。应如实记录采购产品的名字、规格、数量、供给商名称、进货日期、有效期与验收结果等内容。储存验收合格的产品,应与时登记入库,并标注日期〔立即进入生产环节的产品和原辅料除外〕。潜在风险食品应迅速入库冷藏或冻藏。应依据采购产品的性质进展分类摆放储存。储存产品应离地、离墙至少10cm,且不得堆积、挤压。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应专人管理,采用适宜容器分类储存,且应明显标示。领用时应准确计量,做好记录。化学物品〔如: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应分别包装,明确标识,专库存放,专人管理,并建立化学物品的核销制度。在生产区域临时使用的消毒剂、清洁剂等化学物品应专柜上锁并由专人保管。其他化学物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存放。应根据采购产品的种类与性质选择适宜的储存条件,严控储存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冷藏、冻藏库〔柜、箱〕应由专人定时进展温度监测、记录和管理。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储存量不宜过多,严格遵循“先进先出或先产先出〞的库存周转原如此,专人负责检查,确保在保质期〔有效期〕内使用。6加工餐谱设计应最大限度地考虑供餐航班飞机的航程、飞机上储存条件〔冷藏、加温设备〕、航空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航空食品配送装机时间等影响因素,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不得选用如下具有潜在安全风险的食品与原料〔不仅限于〕:a)当地政府公布召回或预警的食品与原料,或者正处于调查之中的涉嫌食源性疾病的食品与原料。b)含有经加工仍无法消除动物或植物毒素的食品与原料。c)在航空环境下食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的食品与原料。6.1.3机组人员餐谱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a)执行同一航班任务的正副驾驶员的餐食应使用不相同食材。b)不得含酒或酒精饮料。特殊餐食应按照每个客户特殊需求设计,严格躲避客户禁忌的食物成分和用量。同时控制选用可能对特殊体质乘客造成危害的致敏食物成分。解冻冷冻食品应按产品特性分类解冻,解冻方法、解冻时间和温度应满足下述要求:a)低温解冻法:解冻温度宜控制在5℃以下,用于热加工的食品原料可在≤10℃温度下进展解冻,食品外表温度不允许超出8℃。b)流动水解冻法:流动水温应低于21℃。即食食品应密封解冻,食品外表温度不允许超出8℃;用于热加工的食品原材料,流动水解冻时间不得超4h,需超时解冻的,可移至冷藏库中完成后续解冻。食品自解冻开始,应在72h内加工使用。采用5℃以下解冻方法的,在72h内未完全解冻的可继续解冻,完全解冻后与时加工使用。应准确记录食品解冻过程的关键信息,内容有:1〕食品种类;2〕解冻初始时间;3〕解冻介质〔流动水和室温〕的温度;4〕解冻完毕时间与食品外表温度。初加工加工前应对待加工食品进展感官检查,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使用。食品原料加工前应洗净,动物性原料、水产品原料、植物性原料的清洗和加工的工器具不得混用。禽蛋使用前应经过清洗和消毒。应严控潜在风险食品在常温下的时间,初加工后应与时使用或冷藏,并做好防护,防止交叉污染。生食的蔬菜应在专用操作间进展清洗,必要时进展消毒,并与时冷藏。水果根据自身的需求进展清洗、消毒和冷藏。热加工加工前应对待加工食品进展感官检查,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使用。应采用可靠的热加工工艺对食品进展熟化杀菌处理,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表2规定的最低温度限值,并保持至少15s。每批次食品应采用探针温度计对食品中心温度进展测量。加工工艺能保证食品中心温度符合最低温度限值的,可不进展温度测量。食品热加工最低温度限值食品类型温度限值〔假如非指定,均为中心温度〕生鲜肉、禽、鱼虾类与其制品74℃含生鲜肉、禽、鱼虾类为辅料的面食74℃生鲜肉末或含生鲜肉末的食品74℃生鲜乳制品或含生鲜乳制品的食品72℃生鲜禽蛋或含有生鲜禽蛋的食品70℃贝类、有坚硬外壳的食品63℃烤扒类或鱼虾片〔不需再加热〕食品外表温度63℃,且食品外表颜色应有改变烤扒类或鱼虾片〔需再加热〕食品外表有颜色改变糕点面包制作糕点、面包类食品加工应符合国家相关糕点面包类食品加工卫生要求。速冷/速冻处理冷链食品热加工后,应进展速冷处理,冷却速率应满足如下要求之一:a)食品中心温度由57℃降至10℃以下所需时间不得超4h;b)食品中心温度由57℃降至5℃以下所需时间不得超6h,且食品中心温度由57℃降至21℃所需时间不得超2h。经速冷处理的食品应立即进展冷藏或冻藏,并做好防护,防止交叉污染。需冻藏的食品,冻结时应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食品的最大冰晶区(大局部食品是-1℃~-5℃),食品冻结终了的中心温度应低于-18℃。食品速冷处理开始和完毕时,应对食品中心温度进展测量,并做记录,记录内容有:a)日期;b)食品名称;c)速冷处理初始时间与温度;d〕速冷处理完毕时间与温度。分装、装配与冷食制作食品分装、装配、冷食制作应在清洁的专间进展,冷链食品应按以下要求控制环境和温度与操作时间:a)操作间环境和温度≤5℃时,操作时间不作限制;b)操作间环境和温度处于5℃-15℃〔含〕时,食品出冷藏库到操作完毕入冷藏库的时间≤90min;c)操作间环境和温度处于15℃-21℃〔含〕时,食品出冷藏库到操作完毕入冷藏库的时间≤45min;d)操作间环境和温度>21℃时,食品出冷藏库到操作完毕入冷藏库的时间≤45min,且食品外表温度≤15℃。冷链食品分装、装配、冷食制作的步骤中,应定时〔至少1次/6h〕监测操作间的环境和温度,并准确记录,内容有:1)日期;2)食品名称;3)操作初始时间与完毕时间;4)操作间环境和温度;5)纠偏措施〔如有〕;6)操作前、后食品外表温度〔操作间环境温度大于21℃时〕。成品质量控制成品储存冷链食品分装装配完毕后,应迅速冷藏或冻藏,并在配送前提前存入成品冷库进展预冷,确保食品温度≤5℃。成品冷库的温度监控和食品周转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应每隔4h对成品冷库温度进展监控,当检验测试发现成品冷库温度超过5℃时,应对储存食品的温度进展检测,食品外表温度超过8℃的,应对食品安全质量进展评价,并采取纠偏措施。热链食品加工完毕后,应置于保温或加热设施中保存,食品中心温度不得<60℃。出厂检验每批次航空配餐应经过感官检验,存在腐败、不良变色、异味、污染或含有异物、寄生虫等的不得配送装机。应按照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外购的即食食品进展感官、微生物或其他指标的检验,不合格者不得配送装机。留样应按每批次进展航空食品留样〔外购预包装食品除外〕,留样量应不少于100g。留样食品应使用清洁的专用容器和专用冷藏设施进展储存,储存温度≤5℃,留样时间至少为48h。质量控制期航空配餐企业应根据生产的基本工艺、食品性质与包装、储存技术等因素,制定航空配餐第一质量控制期,原如此上,航空配餐第一质量控制期为:冷链冷食:从冷加工开始/解冻完毕至航班计划起飞时间的时限为≤48小时;冷链热食:从热加工完毕至航班计划起飞时间的时限为≤72小时;除采取了特殊包装、储存技术外,航空配餐出成品库后,应根据食品性质与储存条件,按如下要求严控航空配餐第二质量控制期:a)冷链食品进展全程冷链运输储存,储运温度5℃,食品出库后到旅客食用的时限为≤24h。b〕冷链食品出库后,储运温度处于5℃-10℃〔含〕,食品出库后到旅客食用的时限为≤12h(食品温度≤5℃的时间不计其内)。c〕冷链食品出库后,储运温度处于10℃-21℃〔含〕,食品出库后到旅客食用的时限为≤6h(食品温度≤5℃的时间不计其内)。d〕冷链食品出库后,储运温度21℃,食品出库后到旅客食用的时限为≤4h(食品温度≤5℃的时间不计其内)。e〕热链食品出库后,储运温度处于10℃-60℃,食品出库后到旅客食用的时限为≤4h。外购即食食品应按标签标注方法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7标签航空配餐属于非预包装食品,应按下述要求提供对应食品信息或标识:a)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向航空运输承运人交付航空配餐时,应向每个航班提供一份食品安全信息,载明以下内容:供餐航班号;食品出成品库时间;冷链食品出库时外表温度;配送的储运温度;出厂检验合格标识。b)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在每套航空配餐的外包装上标识“仅供本次航班食用〞〔机上再次分装的配餐除外〕,或采用其他方式告知航空运输承运人并由航空运输承运人告知旅客“该批餐食仅供本次航班食用〞。c)每套特殊餐食外包装上应准确标明餐食的中英文名称与国际通用特殊餐代码〔机上再次分装的配餐除外〕。d)正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餐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明确区分。7.2外购的即食食品应按GB7718和GB28050要求执行。8配送与装机航空食品装运平台和运输工具应专用,并确保清洁卫生。冷链食品在配送和装机过程中,食品储运环境和温度应≤5℃,或遵循6规定。热链食品在配送与装机过程中,食品中心温度不能低于60℃,或遵循规定。9机上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装机验收航空食品装机交接时,客舱乘务员应查验食品安全信息,验收合格后方可装机。凡存在如下情形之一者,客舱乘务员应予以拒收:a)内容信息缺项;b)出成品库时,冷链食品温度5℃;c)食品出库时间距旅客预计食用时间超过第二质量控制期限;d)食品感官性状异常;e)外购即食食品存在包装破损、泄漏、产气膨胀、超过保质期与其他不符合项。机上食品储存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机舱标准装机图装配食品。客舱乘务员应在起飞前确认餐车、厨房内设施与物品处于安全状态。冷链食品宜冷藏储存,食品外表温度应低于10℃,或遵循规定。热链食品应在烤箱中或保温箱中保存,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60℃,或遵循规定。应尽量缩短机上潜在风险食品的储存时间,并根据食品运输\装机的时间与其储存温度等真实的情况,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确保在第二质量控制期内为旅客供餐。机上食品再加热冷链热食应经过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餐食的中心温度应在2h内达到74℃以上。机上饮用水与食用冰机上直接饮用水〔瓶装饮用水〕和食用冰的微生物学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机上水箱饮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按飞机烧水器或其他机上烧水设备的操作规X,对水进展热处理后方可饮用。食用冰应置于密闭洁净的容器中存放,并使用器具向旅客提供。供餐服务配发食品前,客舱乘务员应洗手,并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进展检查,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配发。特殊餐食配发前,客舱乘务员应确认旅客信息〔某某、座位和餐食种类等〕,正确提供。回程餐/多程餐客舱乘务员应每隔4h对回程餐/多程餐中的冷链食品储存温度进展测试,并按规定严控食品储存温度和时间,确保在第二质量控制期内为旅客供餐。回程餐/多程餐不得与食品废弃物和使用过的餐具混合存放,防止交叉污染。机上设施的清洁消毒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制定机上厨房设施的清洁消毒制度和程序,对厨房工作台、烤箱、冰柜等设备设施进展清洁消毒。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与适航安全要求。机上给水装置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10航班延误食品风险控制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制定航班延误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和程序,确保航班延误过程中航空食品的安全。航空食品生产企业接到航班延误信息后,应按附录B程序要求,对受航班延误影响的食品进展风险评价,并采取对应措施。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应撤回食品:a)已装机的冷链食品外表温度≥15℃,且航班延误时间超4h;b)未装机的冷链食品外表温度10℃,且航班延误时间超4h;c)热链食品温度10℃并60℃,且航班延误时间超4h;d)无法保障在第二质量控制期内食用;e)食品出现异味、变质、变色。航班延误期间,客舱乘务员应对已装机的热链和冷链食品进展温度监测和食品感官性状的观察。应如实记录受航班延误影响的航空食品温度、储存时间与处理信息。11相关管理与控制人员航空食品生产人员的培训、健康管理和人员卫生应按《食品安全法》和GB14881规定执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的要求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盛装容器上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用量和使用X围应符合GB2760的规定。应采用准确的计量工具称量使用,并有详细记录。清洁与消毒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制定并实施清洁消毒制度,确保食品加工场所、储存场所、生产设施设备、工器具、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控制微生物污染风险。加工场所与生产设施设备每班工作完毕后或在必要时,应对加工场所的地面、排水沟等进展彻底清洗。半成品、成品储存场所应定期进展清洁消毒。清洁作业区应每天进展空气消毒。航空食品加工设施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应在每班次工作完毕后进展清洗消毒;与食品非间接接触的外表应在每批次产品加工前后进展清洁消毒,确保无尘、无锈、无油污、无食物残渣、无潮湿霉变。机上餐/用具、餐车/箱机上餐/用具、餐车/箱使用后应与时卸下飞机,送往航空食品生产企业清洗消毒。来自疫区的非一次性餐/用具应使用餐车/箱盛装并标识,专车运往航空食品生产企业,独立存放,单独清洗消毒。染疫/染疫嫌疑飞机的食品垃圾和餐/用具,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展卫生处理。清洗消毒后的食〔饮〕具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14934有关法律法规。清洗消毒后的餐/用具应采取措施枯燥,并存放于专用清洁场所,摆放应离地面、墙壁10cm以上。航空食品运输工具每次运送食品后应进展清洁,并定期消毒。虫害控制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依照GB14881要求对媒介生物危害进展控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飞机上物品夹带的媒介生物进展处置,必要时,应向航空运输承运人和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废弃物处理航空配餐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依照GB14881执行。来自疫区的飞机食品废弃物应经国家指定的卫生机构消毒处理后,方可卸下飞机,由专用垃圾车送往指定地点进展无害化处理。异物的控制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异物控制制度。根据异物的污染源与污染途径,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设置必要的异物检查和去除环节,诸如人工挑拣、设置筛网、使用异物检查去除设备等,最大限度降低异物污染的风险。投诉处理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航空运输承运人接到旅客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后,应与时调查核实,并立即告知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对涉与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应与时撤回,并对相关食品进展排查。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在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应共同分析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改良措施。对客户提出的意见和投诉应作记录,并与时向客户反应。产品召回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建立有效的产品召回机制。当发现所配送的航空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风险时,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a)召回已配送的航空食品。假如航班已起飞,应立即通知机组停用、封存需召回的航空食品;b)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召回的航空食品进展处置;c)对可能受影响的食品进展排查;d)产品召回与处理情况应详细记录,包括:召回的航空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数量、航班号、发生召回的原因与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迅速查明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纠正。记录和文件管理按GB14881要求执行。12安全监控与效果验证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监控与效果验证制度。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设置检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生产的全部过程与成品进展定期检验,妥善保存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检验人员应取得相关从业书。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航空食品特点与加工、储存、运输、机上供餐的安全与质量要求,制定关键控制环节监控计划,定期对关键工艺参数、环境参数、生产人员和设备设施等进展安全监测、核查和控制,发现问题与时整改。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航空食品安全控制效果的验证计划,对航空配餐生产过程控制情况与食品质量进展可靠性、有效性验证,发现问题与时纠正。效果验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监控、核查评估、审核。a)微生物监控:参照附录A对生产环境、过程产品与成品进展定期微生物监控。b)核查与评估:定期对关键环节生产记录进展核查,评估关键环节是否按预期计划进展监控以与监控情况是否符合控制指标要求;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应定期对航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展核查与评估,确保航空食品持续安全。核查间隔最长不超过12个月。应对效果验证结果进展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对应措施,确保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附录A航空食品微生物监控程序本附录规定了航空食品微生物监控项目、监控点、监控指标与频率、评价标准与应采取的纠偏措施。微生物监控项目环境微生物监控:定期对航空配餐企业和飞机上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器具、环境和人员进展微生物检测,评价航空食品加工、储存、配送和机上供餐服务的卫生状况、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承受性。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定期对食品加工、储存、配送各环节的过程产品〔如原辅料、半成品〕进展微生物检测,验证航空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卫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承受性。成品的微生物监控:依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定期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航空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成品和外购即食食〔饮〕品进展微生物检测,验证产品的安全性以与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发生航空食品中毒事件或受到投诉后,对可能存在问题的食品和相关食品进展微生物检测。监控点、监控指标与监控频率监控点:环境监控点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择微生物可能存在或进入而导致污染的地点。过程产品监控的取样点应覆盖食品加工、储存、配送各个环节,选择微生物水平可能发生变化且影响食品安全性和品质的过程产品〔具体参考表A1〕。监控指标: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卫生学特点,选择表A1中一个或多个指示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霉菌〕实施监控,必要时采用致病菌作为监控指标。监控频率:常规至少每月一次,并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和生产过程的污染风险水平适当调整频率,遇以下情形〔不仅限于〕时,需增加监测频率:=1\*GB3①微生物监测结果偏高;=2\*GB3②成品检出致病菌;=3\*GB3③增大产量;=4\*GB3④重大维修施工之后;=5\*GB3⑤卫生状况呈现下降趋势。当监测结果一直满足卫生要求,可适当减少取样点或放宽监测频率。表航空食品微生物监控点、监控指标与频率监控项目监控点监控指标监控频率评价标准航空配餐企业飞机环境的微生物监控食品接触外表人员手部、手套、食品加工设备、工器具、操作台等外表机上厨房、餐车、烤箱、乘务员手部大肠杆菌、霉菌,必要时致病菌1〕航空配餐企业每月至少一次,必要时增加频率*。验证消毒效果应在消毒前后进展。2〕飞机每年至少二次,必要时增加频率*。本附录表A.2要求环境空气清洁作业区不适用菌落总数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原料、半成品机上食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必要时致病菌每月至少一次,必要时增加频率*本附录表要求成品微生物监控航空配餐和外购即食食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必要时致病菌每月至少对每类配餐进展一次检测,必要时增加频率本附录表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可采用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进展筛查检测,确认检测应按照GB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执行。空气菌落总数检测参照国家相关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执行。评判原如此与纠偏措施航空食品中致病菌指标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过程产品和环境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要求。表A.2航空食品生产过程监控准如此检测对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其他致病菌冷食食品与其成分a<105CFU/g<104CFU/g<10CFU/g<102CFU/g不得检出/25g相关国家标准热食食品与其成分a<105CFU/g<104CFU/g<10CFU/g<102CFU/g不得检出/25g发酵食品不适用不适用<10CFU/g<102CFU/g不得检出/25g生食水果与蔬菜不适用不适用<10CFU/g<102CFU/g不得检出/25g食用冰和饮用水不适用0/100ml0/100ml不得检出物体外表〔食品直接接触面〕MPN法<3CFU/100cm2纸片法0/50cm2霉菌<1C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人员手部不得检出不得检出空气菌落总数〔清洁作业区〕≤30CFU/皿采购的原材料与即食食品应满足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上述相应标准值。保质期较长的冷藏即食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含量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a菌落总数检测:某某治、色拉、寿司、面包卷、含生鱼、奶酪等即食食品不适于此项检测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和航空运输承运人应根据过程产品微生物检测结果,按表过程产品风险评价标准,对航空食品加工、储存、配送和机上供餐服务等过程的卫生状况进展风险分层评估,并采取相应纠偏措施,与时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的污染风险。表A.3过程产品风险评价标准与纠偏措施检测指标微生物检测结果〔CFU/g〕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危险菌落总数a104105≥105不适用大肠菌群1001000≥1000不适用大肠杆菌3且埃希菌阴性10且埃希菌阴性≥10且埃希菌阴性不适用致病菌未检出不适用检出,但小于限值标准b≥限值b评价过程卫生状况满意。提示食品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缺陷。食品加工环境卫生差或食品加工〔温度和时间控制〕存在问题。存在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纠偏措施采样复查,进展趋势分析,当加工场所、半成品与成品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持续处于临界值,应对食品生产过程进展调查,查出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立即对食品链各环节进展调查分析,查找污染源与原因,并采取措施改善。1〕停止使用,通知航班,召回食品;2〕立即组织对食品加工环节进展调查,找出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a菌落总数检测:果蔬制品〔包括蔬菜沙拉〕、发酵食品〔包括某某治或面包卷〕不适于此项检测;面包糕点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b限值: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致病菌含量限值或本附录表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与其他致病菌限值。附录B航班延误食品风险评价与处置程序冷链食品风险评价与处置程序每每2h对食品温度进展监测食品外表温度≤10℃食品外表温度≥15℃,且延误超过4h重新更换食品食品已装机采取措施,控制食品外表温度≤10℃食品外表温度10℃且延误超过4h航班延误通知无需采取措施a否否否否是是是是重新更换食品无需采取措施a加干冰或采取其他措施a:无需采取措施,但仍需按照第二质量控制期要求执行图冷链食品风险评价与处置程序热链食品风险评价与处置程序食品已装机食品已装机保持食品温度≥60℃延误超过4h航班延误通知继续装机是否是否对食品温度进展监测对食品温度进展监测食品温度食品温度≥60℃是是无需采取措施无需采取措施否否否否延误超过延误超过4h否需采取措施,确保食品温度否需采取措施,确保食品温度≥60℃是是是是重新更换食品重新更换食品评估食品安全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重新更换食品重新更换食品评估食品安全质量,并采取对应措施图热链食品风险评价与处置程序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相关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一些下载相关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